11月2日,阳新军垦农场附近一处采石场发现大量的古动物化石。11月10日,这些古动物化石全部被运抵阳新城关。据了解,这是鄂东南地区首次发现万年以前的动物化石。
昨日,记者前往阳新军垦农场实地探访了这批古动物化石发现地,并目睹了万年前古动物化石的尊容。 采石工人挖出古动物化石
106国道阳新县军垦农场段紧挨着一座座大山。大山上蕴藏着丰富的岩石,当地便有人开办采石场开山取石。
11月2日上午9时多,来自咸宁市双溪镇45岁的农民郭正佳正带着采石工人在石良山上抡起大锤采石。突然,郭正佳发现自己面前的石块不是很硬,铁锤重砸下去,石块瞬间裂开。细心的郭正佳放下锤子,俯下身挪开裂开的石块,当时就惊呆了。
昨日,郭正佳仍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当时发现眼前的石块上“粘”有动物的牙齿和骨骼。“我一下子就想到眼前的东西可能是动物化石。因为我以前在外省工地采石时,发现过化石。”他说道。
工地上的工人告诉记者,这些化石上面的动物骨骼粗壮,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动物,有猜恐龙的,有猜大象的,还有猜是野猪和老虎的……当时现场乱哄哄的,许多路人也驻足围观。
采石见到了“宝贝”,采石场的工人们兴奋起来。大家在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有6块重约千斤的石头上“粘”有骨头。于是,有工人建议继续挖掘。
工友们的想法被郭正佳制止。郭正佳一面电话通知采石场的老板,一面跑到工棚里拿来一些红色的丝线,将发现化石的现场拉上警戒线,不允许外人进入。
采石场发现有类似古动物骨骼“石块”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阳新军垦农场文化广播站汪姓负责人担心化石遭到破坏,及时向阳新县文物局进行报告。
化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1月3日一早,阳新县文物局派业务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证实确有动物化石,且数量较大,随即报告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石市文物局。
11月5日,黄石市博物馆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古调查。同时,阳新县文物局对该采石场下达了停工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待文物部门妥善处理后方可动土采石。率州管理区还指派专人协助文物部门进行保护工作。施工单位也非常配合,虽然停工停产对他们的生产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是能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积极配合。
随后,省考古研究所史前部副研究员陆成秋到现场进行考古调查。经调查表明,该文化遗存是一处一万年以前的动物化石点,有鹿、大象等动物化石。陆成秋认为,像这样数量大、种类多的动物化石点在鄂东南地区属首次发现,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研究意义,对研究当地的古地理、古气候及生物的演变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次发现的古动物化石是阳新远古历史、地理、气候环境等变迁的有力实证。它为人们了解远古生命的演化打开了一扇精彩的窗口。”陆成秋副研究员在离开阳新时,要求阳新县文物部门加强对该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
11月10日,这些古动物化石全部被运抵阳新城关,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和研究。
古动物化石发现地仍在采石
11月11日,记者驱车找到位于106国道阳新军垦农场段的这家采石场。采石场上机械轰鸣,尘土飞扬,来往装运碎石的车辆来来往往。要不是当地村民的指点,任何人也不会想到此处几天前发现了距今有一万多年前的古动物化石。
记者沿着蜿蜒的临时车道找到采石场的采石区。采石区内,两台挖掘机正在半山腰上挖掘石头,大块大块的石头从山腰滚落下来。
采石工人郭正佳告诉记者,几天前发现古动物化石的位置现在已经逐渐被滚落下来的乱石掩埋。他们只能带记者参观大概的位置。
“既然这里发现了古动物化石,并不排除周围再不会发现化石。”民间文物爱好者张先生称,一旦再次发现古动物化石,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化石遭受破坏的厄运。
“阳新发现的这些古动物化石很可能是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新的哺乳动物出现的动物进化期的重要物证。”张先生呼请相关部门能对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动物化石埋藏地进行科学保护,尽快要求业主停止在此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