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

1970-01-01 08:33:32
阅读:3分钟
浏览:1824
回复:0

  现在年龄40岁以上的中年内地人,都记得小时候首先听到和会唱的第一首歌,差不多都是那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歌中将毛泽东比作指引人们前进的红太阳。其次,大家都还会唱《东方红》。歌中赞颂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在此之外,还有一首歌曲《唱支山歌给党》耳熟能详,这首歌的歌词直接把党比作母亲,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汪帅发言石破天惊

  那个年代唱着那些歌,心中都充满着神圣和庄严,充满着对党和领袖的深情感恩。因为领袖拯救万民于水火,党给了万民真正的生命,那是必须要时时念、天天唱、月月颂的。如果要考证一下,中共被人民看作大救星,并开始以这种角色自居,大概始自延安时期,标志则是歌曲《东方红》的流行传唱。及至文革时期,中共更把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党的集体膜拜推到极致,大跳忠字舞,开口必语录,睁眼所见皆是火红火红的红色海洋。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拷问内心:对领袖是否忠诚,对党又是否感恩。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回想起这些,总是难免苦涩地一笑。

  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现年57岁,他当然属于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这位有着在五七干校当过教员经历的明星官员,回想起当年,显然应该有着更加深切的认识。9日这天,他在广东省党代会上语出惊人地指出,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

  有人将他的这一观点总结为破除党恩论。从延安时期到现在,时间跨度70多年,期间没有任何一个中共体制内官员对党恩说提出任何疑问。现在,身为政治局委员的汪洋第一个站出来,要将人民幸福党恩官恩进行切割,这无疑是从根本上颠覆了中共70多年的文宣口径,说有石破天惊之效,并不为过。

汪洋思想开放,一贯直言敢言,处事相对开明开通。但在十八大之前的敏感时刻,说出如此颠覆传统的话,仍令人惊诧不止。

人民无权自己作主

  5年前,汪洋主政广东,下车伊始,他就大讲特讲解放思想。据媒体统计,在和广东官员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汪洋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话中,至少有22次讲到要解放思想5年中,广东历经腾笼换鸟、经济转型的阵痛,正在按汪洋的号召建设幸福广东;5年后,他大声疾呼要破除党恩论。顺着汪洋的思路,能够发现他在不断探索新时期下,如何解放思想重新定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仔细琢磨中共官员的话语语境,会发现有很多自我矛盾之处。一方面,中共宣称要执政为民,要做人民公仆,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另方面,中共官员普遍又以为人民做主作为思维方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句来源于戏剧《九品芝麻官》的流行语,长期被中共官员拿来津津乐道,以突出自己父母官的角色定位。

  如此定义下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非但自我矛盾逻辑混乱,而且直接扼杀了人民的各种权利。人民空顶着国家主人的帽子,享受着公仆们提供的决策服务,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权利,自然或不自然、有形或无形地被忽视、被忽略。人民作为主人,通常只能看着公仆们煞有介事地决策和执行,自己却成了事实上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本来,按照社会主义的定义,人民应该当家做主,但是,长期以来处于主宰地位的党恩论,却将这样的定位扭曲变形,党和官成了名义的公仆、实际的主人,人民成了名义的主人、实际的仆人。人民做不了自己的主,只能被党和官主宰自己的命运,人民只能被美好被参与被主动,乃至于被幸福

深刻揭示贪腐根源

  如此定位下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使得拥有世界最多党员的第一大党,日益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而人民丧失了主人权利后,自然也就失去了监督制约公仆的权利。于是,党和官腐败丛生,硕鼠横行。汪洋曾经为此痛斥,如果党员干部为民办事都要收钱收礼,高高在上,那党不就成了黑社会?广东学者温宪元指出,破除党恩论深刻指出了贪腐的一大根源:当前确有党员干部为民办事明码标价,久而久之导致党群矛盾和对立。在此意义上,破除党恩论强调的是必须牢记权力的基本伦理:权力必须永远对权利保持忠诚和尽责。

  从另一个层面说,在党和政府包揽一切下,人民习惯性地依靠,失去了自主性,从而也就无法有效管理自己。汪洋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潜台词是说,人民群众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通过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管理,党不再是全能党,政府不再是全能政府,党和政府担当的只是服务提供者。整个社会最终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局面。

  汪洋要破除党恩论,从本质上来说,是要扫除官本位,他所追求的,是创新社会管理,是法治社会下的依法治省。但汪洋走出的这一步,步幅之大确实有点出人意料,未来遭遇的阻力也将非同寻常。

回复 举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