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的传奇

2012-09-05 17:26:19
阅读:3分钟
浏览:1867
回复:1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需要大家一起来完成,我来开个头。
首先声明,以下故事纯属虚构,请莫对号入座。大家在续写的时候也别太较真,随便扯扯就行。
话说,1938年冬,日本派了五艘军舰进军阳新县黄颡口镇,国军将领李宗鉴率一千七百余人抗击,龙港柯少轩率民兵组织为国军提供补给,补给运输主要依靠富河水路。日军得知情况后,派一艘军舰及二十人的陆军分队于富河率洲段拦截我国物资。那时的率洲是山山湖湖,水陆连绵不绝,芦苇高过人头,船行其间,极难发觉。我们中华儿女利用地形优势与敌人盘旋,最终为缓解日军进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的主人公姓吴,名字叫吴什么呢?这个名字问题就先放在一边,等大家来补弃。
话说当时的吴家湾人是很牛逼的。我们的陈毅大元帅刚到阳新时,为了收编吴家湾的一支土著部队,居然整整打了十六天的时间,正规军伤亡据说达千人。我们的吴大主角,就是那支土著部队首领的儿子。嗯,大家要好好想想,这么牛的一个山寨大王的儿子,一定得要一个威风的名字。好吧,名字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押后。
吴家湾人是很爱国的,听说日本人进犯,很多人都去投奔李宗鉴的部队了。吴家湾老大的儿子当然也想去,不过被老大以死相逼留了下来。我们的吴大主角还没结婚,也没有婚前生子,然后吴老大就说,你不生个儿子我就去死。
大家都知道,阳新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人达到二十万之多。虽说这不是一次大战的伤亡,但也足够说明肯定是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的。在这场战争中,日军最终出动了二十支战舰,十八架飞机。阳新人民以血肉,筑长城,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样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轻描淡写的一笔。
我们的主角吴某某,在这样一场最终都没有重重地载入史册的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发挥,就看大家怎么继续了?
记住,时间是冬天,故事发要发生地在率洲……还要记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大家继续。

回复 举报

评论

悠然无意
你们也编呀?
比如说吴名的身体条件如何?
作为一枚地主的儿子,吴名的身体素质和样貎都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的。
文化程度也还行,小时候上过私孰,长大后在大冶,武昌念过几年西式学堂。对农学感兴趣,曾经打算在家乡大面积种植茭白。不过一直没能成功提高产量,主要是因为长辈们反对在好田里试验茭白。因此,吴名还联系了农业司的相关人员,商讨在率洲一带兴堤造田的事情,并得到过当局的赞同。
只是这个兴建农场的大计还没来得及实施,日本人就打来了。而且,作为地主,他的农业也常常受到以前柯少轩的打击。要不是陈毅老总收编了他,怕他家的地早就被分光了。
不过呢,吴名跟柯少轩既是敌人,也是朋友,在长期的阶级斗争中,两人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惺惺相惜的感情。以至于当局要枪毙柯少轩的时候,吴名联合各界人士请求为其减刑。
到日本人来了之后,吴名就越发喜欢柯少轩那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柯少轩已经死去将近十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龙港是较为安全的后方,虽然离前线很近,但崎岖的山路让日本人难以进入。在战争的中期,国民政府还在龙港的大田铺修建机场,将来自云南的物资转运至武汉政府以及战争前线。
(机场确实有建过,但具体的建造日期,我明天回去查一查)。
在一段时间内,吴名都是维系这条物资供给线的有力保障。但日本人渐渐发现了这一点,日本大校波田波利指出,要打败武汉政府,需将中国物资阻截在富河出口。
于是发动了黄颡口-韦源口战役。
(以上内容未经考证,纯属虚构,欲知历史真相,请查阅当地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