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造福一方,只谈个人升迁,笑看“35岁不升处,值途基本止步”

2013-06-17 22:18:13
阅读:3分钟
浏览:1241
回复:0
[p=30, 2, left]今天看到中国经济报的一篇文章《媒体解读公务员晋升:35岁不升正处 仕途基本止步》,心想这又是某教授或者一二线公务员的心血创作。文中字句精辟,引人深思。这篇以为官之道为主题的文章,彻头彻尾不谈民生发展,只谈个人前途,倒是紧扣主题。可是,升不升造,就他妈的一定要不谈民生,不谈发展嘛。转载原文如下:[/p]
[p=30, 2, left]随后从副处到正处的时间,是第二轮较量。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她说,升至副处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也就是说,你在正科级之后,要保证在4年左右时间内升到副处。否则将被落下。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3—4年内由副处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按照最佳状态,你会在35岁左右升至正处。[/p]
[p=30, 2, left]在极个别非常低层级的干部选拔中,即使你的年龄资历都满足了条件,忽然发现又有一些苛刻条件从天而降,与那个有背景的人相比你只剩下背影了。[/p]
[p=30, 2, left]县处级干部到正厅局级[/p]
[p=30, 2, left]正处级:35岁[/p]
[p=30, 2, left]升迁关键:基层经验不可缺少[/p]
[p=30, 2, left]此后的阶段,就越来越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了。成为县处级领导之后,你可要经得住“滚滚红尘”的考验,美女、金钱等。这时候你有60万县处级同僚,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你至少还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对这个级别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具有基层经验。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所做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p]
[p=30, 2, left]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p]
[p=30, 2, left]完成了从处级到局级官员的跳跃之后,其升迁还可借助于“交叉锻炼”。截然不同的锻炼经验能使官员思路更加开阔,作风也更务实。专家说,官员在其成长过程中,普遍经历多个岗位,其中正局级官员平均经历过6-8个岗位,正处级官员平均经历3-4个岗位。值得关注的是,在“交叉锻炼”的岗位中有的部门是升迁的“福地”,比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县和部门中,稳健型或创造型的官员都更容易获得提升,而在“看摊型”单位的官员则上升的空间一般不大。[/p]
[p=30, 2, left]正厅局级到省部级[/p]
[p=30, 2, left]正厅局级:47岁[/p]
[p=30, 2, left]升迁关键: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p]
[p=30, 2, left]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当官至厅局级后,这时候组织部门会从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升迁几率小于2.5%。一位进入副部级人选考察视野的官员曾表示,“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p]
[p=30, 2, left]至于跨入省部行列,则需要升得更快,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才行。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概53岁的时候升至正省部级。[/p]
[p=30, 2, left]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的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事实上,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p]
[p=30, 2, left]当然,无论具体升迁轨迹如何,所有官员更替都在遵循一条朴素而普遍的法则:适者生存。[/p]
[p=30, 2, left]网友总结从科员到部长升迁七要诀[/p]
[p=30, 2, left]其一,年纪要轻。[/p]
[p=30, 2, left]当今中国,干部升迁是要划出一定杠杠的。比如,副处,一般35岁以下,副局,一般45岁以下,副部,一般55岁以下。同样条件,年纪轻者,自然占有先天之地利优势。[/p]
[p=30, 2, left]其二,学历要高。[/p]
[p=30, 2, left]过去,只要有基层经验,政绩比较显著。如今行情已变,处长局长们递过来的名片,博士甚至博士后已是稀松平常。[/p]
[p=30, 2, left]其三,岗位要多。[/p]
[p=30, 2, left]岗位的轮换交叉,几乎是高层次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p]
[p=30, 2, left]其四,基层要下。[/p]
[p=30, 2, left]基层虽然级别不高,但一个基层就是一个小社会,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十分复杂。这对干部综合素质的考验与锻炼,远非坐机关朝九晚五可比。如今,凡提拔省部级及以上更高级别干部,必须有基层工作经验,这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p]
[p=30, 2, left]其五,班子要强。[/p]
[p=30, 2, left]往往是,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因为业绩突出或其他原因,干部升迁很快,反过来,因为干部升迁很快,又会有更多优秀干部被派到此一地区或部门。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越是出干部的地方,越是多出干部。[/p]
[p=30, 2, left]其六,领导要爱。[/p]
[p=30, 2, left]主政一方且掌握着干部升迁大权的主要领导,其经历和喜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某一时期官员的升迁命运。[/p]
[p=30, 2, left]其七,机会要巧。[/p]
[p=30, 2, left]常言道,来早了不如赶巧了。比如某一部门领导因为贪污受贿犯了错误,另一部门领导前去接任,此一部门缺额需要填补,您单位一把手奉调前往,于是,您成为唯一接任者。
[/p]

了解->喜欢->坚持->习惯,是一条曲折的成功之路。

回复 举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