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叶梅作客第六届“富川文化论坛”

2013-06-22 10:20:16
阅读:3分钟
浏览:1747
回复:0
  19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一级编剧叶梅作客我县第六届“富川文化论坛”,为阳新学子及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以“文学是灯”为主题的文学报告会。

  关注少数民族文学的土家族女作家
  作为一名土家族女作家,叶梅对地域文化和少数名族文化、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可以说是到了偏爱的地步。“叶梅是有根的。”生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叶梅,欣喜于外界给予她这样的评价,因为是巴东的秀水青山滋养了她,她的根在巴东,她热衷于将长江三峡流域的民族地域文化之美展现到更多的人面前。
  也正因为如此,身兼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的叶梅,不仅常常从巴东山水、土家风土人情中吸取文学创作元素,还关注和关心其它少数民族地域、民族文化的创作和发展。在报告会进入主题前,叶梅还简单介绍了不断发展的中国多民族文学,让在场的听众对不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文学从心底来,文学也照亮心灵
  当日,叶梅的文学报告会主题是“文学是灯”。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听众,文学是从心底来的,其中既有个人体验、生活感受,也融入了想象和创作技法,好的文学作品如灯一样能够照亮人生。
  其间,叶梅还讲到了中小学时代,影响她走上文学之路的三位老师。叶梅说,不擅长体育的小学语文老师改教体育,以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带领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让她感触很深;初中时的班主任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学生,让她学会的不仅是写好字,更是如何为文、做人;高中的数学老师精诚奉献的精神,亦是让她受益匪浅。生活的感想、内心的感悟,用语言文字组织起来便有了文章。叶梅认为,优秀文章可谓是文学作品,它不仅常常包含着个人独特体验和生活经历,也应当加以丰富的想象和必要的写作技巧。
  现场互动,谈对高考作文的理解
  炎炎夏日,叶梅的精彩文学报告给场下观众带来了丝丝清凉。在当日的互动环节,在场学子热情很高,纷纷提问交流与写作相关的问题,叶梅也一一作了解答。
  “其命题思想中体现出独有的民族性,我认为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我也建议学生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时值高考刚刚结束,当在场的一位高中生问叶梅对今年湖北省高考作文中的“上善若水任方圆”持怎样的看法时,叶梅如是回答。而对于有的学生提出不知如何通过例证将议论文写生动时,叶梅指出,平时要多积累观察、多思考,例证中最好能用到自己独到发现的东西,这样能使例证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另外,当学生问到叶梅在报告会中提到得与失分别是指什么时,台下掌声一片,可谓是又一个学生们关注的问题。叶梅笑着说,自己的所得在于自己始终未忘记自己的根;而失则在于,她所执着的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不可能一直被人关注,当人们去关注重大题材时,她的文学作品就可能被冷落,但她甘于守住比鲜花和掌声更持久的寂寞。
  听到叶梅这样回答,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链接
  叶梅,原名房广兰。土家族,出生于湖北巴东,籍贯山东。曾插队,做过文工团员、宣传干事、副县长、刊物主编等。曾求学于湖北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班,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民族文学》杂志主编、中国电视家、电影家协会会员、一级编剧。担任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评委。
  著有小说集《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电影剧本《男人河》,电视连续剧本《饭碗》等。叶梅的作品始终坚持对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探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小说选》曾在翻译转载其作品的译注中称:“她以对鄂西土家族风土人情的描绘引起文学界及读者的关注。她的作品尤其是对女性及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回复 举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