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日,新年的太阳,升起在河北平山县一个叫西柏坡的小村子里。
这个元旦,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过着一样的新年,有着两样的心情。
节日之前,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被送到了新华社总编室的小屋里。
这一天,它气魄宏大地发表了,宣告:“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同一天,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提出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同中共商讨停止战事,并请多国政府出面斡旋。
元旦之日,也是合围之时。这一天,解放军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夺取这个大城市,已如探囊取物。
所有的选择,历史都已经作出安排。
历史为什么挑选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临时落脚点呢?
为什么历史给了西柏坡机会,让这个隐藏在太行山里、从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庄,可以豪迈地宣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呢?
这样的选择是必然,还是偶然?
西柏坡正处在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地方,往东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往西是连绵不断的太行山脉,战局顺利往东就下去了。战局不顺的话,可以躲进太行山隐蔽起来。可以说这个地方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攻守自如。
没有重兵把守,也并不是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选择了离敌人不远的小村子,坦然地住下了。
虽然背靠青山,但这是自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准备走出大山;也是它自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提出以来,第一次准备重返大城市。
这种对对手极为藐视的气魄,是对天下的昭告和表白:国民党大势已去,中国共产党即将闪亮登台。(新华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