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新县城东25公里长江南岸。孤峰昂举,悬崖如削,突兀江心,屹如关隘,与北岸田家镇互为犄角,形势险要。为太平军阻击清兵之著名战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为确保天京,踞此夹岸结营,并于江面横贯铁索3道、蔑缆7道,以阻清兵水师。同年冬,与曾国藩、罗泽南等率领的清军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将领石镇仓、韦以德壮烈牺牲,其余将士跳崖殉难,致半壁山阵地失陷,横江铁索亦被敌人砍断和销熔。如今,危崖峭壁之上尚存“铁锁沉江”、“东南半壁”、“楚江锁钥”等石刻,虽属当年清军将领杨岳斌、彭玉麟等先后题镌,却成为太平军保卫这战略要地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山西麓有太平军烈士葬墓“千人冢”,墓碑犹存。半壁山地处富池江畔,奇峰拔地而起,矗立长江南岸,直逼中流,与鄂东重镇田家镇隔江相对。民间传说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上游黄石市江岸的一座山劈开。此山半壁留在原地,即今西塞山;半壁顺江而下,流至富池畔,遂名半壁山。故半壁山与西塞山分享上壁、下壁美称。半壁山一面临江,悬崖高逾百米,蔚为壮观。大江在此处突然被锁窄,平水季节仅宽500余米,系万里长江三峡以下最狭窄处,犹如咽喉门户。崖下江流湍急,惊涛击岸,慑人心魄。昔人有诗云:“突兀峥嵘半壁山,长江锁钥挽狂澜,巍然门户雄三楚,浪击风雷出险关。”
半壁山,位居鄂赣要冲,扼控长江上下,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之东大门,古来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末以来,孙吴大将甘宁、唐节度使杨行密、南宋民话英雄岳飞、元代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元末争天下的朱无璋和陈友谅、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军队,都曾在这一带驰骋纵横。半壁山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荟萃。1981年发现半壁山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1984年又发掘出战国时期的陶鼎、龙凤铜镜等。同年又发掘出小泡儿山楚墓。墓主为官家女性,随葬品众多。东南5-10公里,有三国甘宁墓、港下古矿冶遗址、上巢湖黄家的古金桂、古牡丹。西北3-10公里,有深邃宽阔的地下溶洞袁广洞,宋代知府范忠宣书写的“梅山”摩崖;有红军、新四军、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老渡口。
评论